李曉龍
陜西省合陽縣人,生于1981年,高級工程師,注冊巖土工程師,2005年7月畢業于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巖土工程專業,同年進入我院從事巖土工程勘察工作,多次被評為院先進工作者。參加工作13年來,主要從事市政道路、橋梁、市政給排水、房屋建筑、地質災害評估、地基檢測等工作,主持完成巖土工程勘察項目200余項,獲省級勘察獎項目2項,發表論文5篇。
典型項目
市政項目
1、鄂爾多斯市東勝區機械裝備業制造基地道路、橋梁工程
2、新疆阿勒泰地區北屯工業園區道路工程
3、新疆阿勒泰地區北屯物流園區道路工程
4、鄂爾多斯成吉思汗體育文化園道路、橋梁工程
5、烏海烏達高新技術園區市政道路、橋梁工程
6、榆林市文化南路南延伸段道路及沙河大橋工程
7、內蒙古匯能煤化工工業園區路、橋梁工程
8、伊金霍洛旗裝備制造業基地道路、橋梁工程
9、寧東基地化工新材料園區綜合管廊工程
10、銅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際快速路建設項目
建筑工程
1、隴南市東江第三安置區工程
2、神木大柳塔公安分局綜合樓工程
3、鄂爾多斯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工程
4、烏審旗生態文化園工程
5、鄂爾多斯藝術職業學院及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工程
6、神華集團神東煤炭公司100余項礦區建筑項目
給排水工程
1、鄂爾多斯市城市供水引黃工程
2、新疆阿勒泰地區北屯城市供水工程
3、西安市第四污水處理廠工程
4、西安市西南郊污水處理廠工程
5、鄂爾多斯鐵西第二配水廠至大興教育園區配水管線工程
地質災害評估項目
1、武川調蓄水庫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
2、天水市北山路工程地質災害評估
地基檢測項目
1、大柳塔煤礦三盤區生產系統、工業廠區地面配套設施工程地基檢測
2、烏蘭木倫鎮區供水項目生活用水處理廠地基檢測
發表論文
1、《高層建筑基礎沉降預測模型及方法研究》
2、《砂類土與園礫地基土振沖碎石樁處理效果》
3、《蘭州地區離石黃土(Q2)工程性質研究》
4、《深基坑施工地下水位監測技術探討》
5、《煤矸石回填后進行工程建設地基處理方法》
目前參與的項目
2016年以前我作為中建勘察院內蒙分院院長,負責內蒙片區神華集團勘測業務,每年合同額在1000萬左右,營業額平均800萬,后來,隨著整個煤炭行業的整體萎縮,鄂爾多斯勘察業務份額逐漸縮小,從整體發展著想,暫時淡化內蒙市場,轉戰銅仁擔任銅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際快速路建設項目的技術負責人,負責本項目的勘察項目技術管理工作至今。
銅仁市松桃至玉屏城際快速路建設項目目前國內特大、貴州省最大的市政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額210億元,道路總長128.758公里,為目前國內最大投資單體市政道路項目,含69座橋梁、34座立交、4座隧道,為目前國內合同額最大勘察、設計、施工單體市政道路項目。該項目對銅仁市玉銅松城鎮和產業聚合帶發展有重要意義,線路貫通松桃縣—銅仁市中心城區—大龍開發區—玉屏縣4個區,使4個地區的資源能夠快速互補,形成一個強大的經濟體,是對銅仁城市組群之間路網交通重要補充,既滿足了快速通行的需求,也滿足了帶動道路兩側土地開發的需求。
該項目勘察體量國內罕見,其勘察難度、技術要點、執行難度以及工期限制也是非??量痰?,院領導派遣了優秀的勘測技術員組建項目組,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所有勘測任務,期間的酸甜苦辣,一言難盡。
▲線路原始全貌動畫
▲施工航測短視頻
最初的擔憂
體量如此大的勘察項目執行在我們勘察院是第一次,業主的要求是在拿到初步線位后35天內完成全線128公里的帶寬800米的1:1000地形圖測量任務、完成全線(道路、橋梁、涵洞等)初步勘察工作,工期非常緊張、線路沒有完全穩定,征地問題也沒有解決、期間需要與設計7個分院、13個勘察監理標段、7個造價咨詢單位、1個設計咨詢單位、業主和審圖機構等對接,工作期間又恰逢銅仁雨季,項目如何管理、人員如何安排、生產如何調度、設備如何進場、技術成果如何表現等一系列問題,著實令人頭疼。
為技術難題苦尋答案
勘察大綱評審:合理的勘察方案是項目執行的最根本的依據,項目區與我們熟悉的北方地質、地貌情況完全不同,如何編制勘察方案是首要的技術難點。首先項目組收集國內巖溶地區勘察、設計相關規范,重點研究貴州省的地方規范,同時收集貴州地區及銅仁地區地方勘察報告近120余份,熟悉符合規范及地方習慣的報告編排及勘探點布置原則,另外我們冒著雨天按照各自分工對整個場地進行了為期2周的踏勘,對線路情況有了全方位深入的了解,同時主動到貴陽、銅仁地區的大型勘察院進行技術交流、彌補地區習慣與技術認知的不足,制定出了合理的勘察方案,2016年11月份在業主組織的勘察大綱評審會中,我們編制的勘察大綱一次審查通過,為后期的各項工作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野外工作推進:勘測是整個項目實施最前期的工作,接到設計任務書后,梵投、設計、項目公司和中建四局等各方面的要求與壓力接踵而至,所有人都在期待我們的成果出版,用“心急如焚”來表達我們的心情是較為合適的。
為滿足全線作業需求,我們調配了來自于貴州、湖南、重慶、福建、江西等周邊資源,陸續組織了近400臺鉆探設備,鉆探管理人員及技術工人近2000人,如火如荼開展現場作業,對人員管理、設備安排、技術把控等各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員設備已全部組織到位,當初預見的困難也如期而至,因征地工作還未進入實質性進展,全線遇到的村民阻工現象十分嚴重,我們派遣專門協調團隊,及時協同梵投、市政府、區政府以及鄉鎮辦事處,召開項目前期勘測工作推進會議、駐村進行溝通協調,點對點解決征地問題,雖然最終統計的阻工次數多達900余次,但絲毫沒有動搖我們一路向前的決心,最終也圓滿的完成了野外勘測任務。
節點工程實施:巖質高邊坡、大跨度隧道及高墩大跨度橋梁的勘察,是本項目的控制性節點,也是技術風險最大的節點。本項目路塹高邊坡69個,最高開挖約100米;雙向6車道隧道四座,最長約2.0千米;大跨度高橋墩特大橋梁十幾座,每一個節點工程都至關重要,不能出現任何技術紕漏!這幾個重點工程都是我親手抓的重點部位。從開始的勘探點、物探工作布置;到現場勘探時的特殊試驗、取樣、巖性劃分、風化程度劃分;到最后報告的編制、圖件的匯編,我全程參與、把控,有疑難點與院總部及時商討,最終都高質量完成了勘察工作。
以K12+385m大橋為例,在3號墩的勘探過程中,鉆探到40米處發現發現高度達35米的特大型溶洞,平面分布范圍未知,該不良地質有可能導致前后2km范圍內的線位變更。事情重大,為此我們組織現場專項勘探方案調整會議,采用高密度電法+地震影像物探方法,加以現場地質測繪及圈探等綜合方式,查清了溶洞的分布范圍及規律,提供了詳實的地質依據,對下臥層驗算分析及溶洞影響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并對比橋梁、高路堤、箱涵等通過形式的可行性及風險評估,科學指導了本處橋梁的設計變更。
解決的巖土難題:斷層、破碎帶對場地的影響、溶洞、溶槽的勘察和地基的穩定性、不均勻地基分析、高路塹邊坡穩定性、高填方路段邊坡穩定性、溶洞涌水問題、隧洞進出口邊坡穩定性、隧洞圍巖穩定問題、挖方路段土石分級、膨脹性紅黏土和軟土地基問題。
施工現場優化:喀斯特地區,上部高陡局部近直立的山體特別發育,我們線路有多處從這種地貌坡腳切腳通過,施工單位認為可能存在安全隱患建議清除處理,我對這種勘探點外地區進行了仔細地質測繪,給出了建設性意見,除個別邊坡外,大部分巖層產狀與坡面相反,結構面結合很好,沒有長大軟結構面,因此判斷邊坡整體穩定性較好,可簡單對坡面風化巖體進行防護即可,業主及各方均采納了我的意見,節約成本都是以千萬計。
最感動的事
每一個技術難點的解決、每一個工作節點的完成都令人激動萬分,但是這種激動都很短暫,因為很快就有下一個難題等著你,沒有太多時間去感受這種喜悅。我覺得項目能順利的執行下來,主要靠的是上下團結一心,排除萬難的精神。
項目技術負責胡殿杰在小孩出生前一天才匆匆趕回家,照看了不到一周就又重返回工地;技術負責人王思源從拍婚紗照到舉辦婚禮總共才請假十天,就投入到了現場工作中,每個人每年的出差天數都在300天左右,承擔了太多的家庭的壓力。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家都牢記著做好項目的“初心”,為了項目而奮斗、為了勘察院而努力,是能貫穿始終的感動自己、也是最令我感動的地方。
最驕傲的事
在這么短的時間里高質量的完成了勘察任務,付出那么多,并且受到了各方的肯定,這是我最驕傲的。從最初在崇山峻嶺間艱難的開展勘探工作,到現在路基基本貫通,橋梁開始架梁,隧道開始進洞,天塹變通途在望,見證著現場的變化,作為項目組的一員、作為能打硬仗的勘察人,心里感覺很自豪。
對未來的遠景
作為一個中層管理者、技術骨干,通過這么多年工作,經歷過許多形形色色項目的洗禮,也從中受益良多,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但須知目前接觸的還只是冰山一角,在以后的工作中,應保持一腔赤誠,全身心投入,以謙遜的態度去迎接新的挑戰,砥礪前行。生活中,還應保留一份寧靜,多陪伴家人左右,溫馨的港灣應是幸福的起點。
素材:李曉龍
審核:解來慧
編輯:竇鈺萱